資訊屬片面沽空活動難掌握股票借貸情況

匯控股價於收市競價時段懷疑遭基金大戶「嘜低」4元餘事件,市場有推測是由於基金大戶早已洞悉匯控除了會進行供股集資之外,而且供股定價跟宣布供股之前市價有十分大的折讓,因此捷足先登,暗地在市場借貸大量沽空,到匯控供股消息正式披露之後,借匯控市價與供股價之間明顯出現差距一再壓低匯控股價,企圖在低價補倉,因而有上述這明顯的「嘜價」行為。

數個月來匯控股份被基金大戶大量拋售,到宣布供股之前跌幅已超過30%以上,當中當然不排除有大量的借貸空倉活動,但這方面數量究竟有多少,市場累積空倉的深度到了甚麼的程度,卻是完全欠缺數據可供參考。因此,投資者眼看著匯控股價大幅波動,但是卻摸不著邊際,捉摸不到基金大戶的真正動向,是看淡看好匯控的股價?還是在補淡倉?

造成有這上述的情況,顯然是跟本地市場股票沽空活動的透明度一向都是十分的低有關,國際證監組織(IOSCO)的一個專責小組最近呼籲,各成員必須加強對於股票沽空活動的資訊披露與及提高有關活動監管的標準,這個建議,無疑最切合本地市場的需要,本地證監會的負責人去周初便即時作出反應,表示計劃增加對沽空交易的披露,務使基金的沽空交易分布情況能夠一目了然,反映規管當局能夠從善如流,有關措施必將獲得市場及投資者的歡迎。

惟其如此,在本地市場現有機制之下,要做到股票沽空交易活動的分布情況能夠一目了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原因是本地市場現時股票沽空活動並非採取「無貨沽空」制度而是必須先借貨才可進行,然而股票借貸這一部分卻並非是由單一機構集中處理,而是要由擬進行沽空活動者自行籌借,這情況之下由於股票借貸業務大都由誇國大型投行所包攬,而且大多數都在境外其他地方進行,所以要洞悉個別股份沽空活動的深度與及大戶的股票借貸情況,可以說是無跡可尋,令市場的投資者都如同被蒙在五里霧中。

本地市場現行沽空活動的機制由於上述條件所限,因此投資者所獲得到的資訊只屬片面,甚至可以說是毫不具有參考的價值,為甚麼我這樣說?原因是現行機制規定投資者進行沽空,於向市場發出有關沽出指令的同時是必須予以申明有關賣盤乃是屬於沽空性質,然而機制卻並無規定有關沽空交易於回補之後必須向市場作出披露,因此投資者每天根據港交所所發布的個別股份沽空數量便其實只是能夠獲悉大户對個別股份看淡的動向,卻沒有資訊可以得悉大戶空倉之後是否已經回補,與及何時回補?個別股份市場累積的沽空數量深度如何?這些都永遠是無法找得到答案,令現行市場沽空資訊的披露機制變成有等於無,對投資者並不真正具有啟示作用。

本地的證監會因應國際證監組織的呼籲,表示要增強對市場有關沽空活動的資訊披露,務使基金的沽空交易分布情況能夠更加一目了然,我相信他是早已注意到市場存在有我上述所說的這個情況,並且很有誠意作出改善。然而,在沽空活動有關股票借貸部分仍然未能夠納入由單一機構集中處理,與及讓中央股票借貸這個構思得到實現的股票無紙化真正能夠推行之前,這一切仍必將止於空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