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治國:協助高鐵取得融資

高鐵讓外界檢討台灣的BOT政策,交通部長毛治國今天在立法院表示:廠商的執行能力,必須納入重要的評量指標。不過,他也強調:當初政府的確考慮自行興建,但預算遭到立法院刪除,因此轉向BOT。藍營立委建議:未來應透過「減、增資」的手段,讓高鐵的民間股東逐漸淡出,毛治國表示認同,但認為並非現階段的當務之急。

回溯高鐵興建營運的轉折,交通部長毛治國上午在立法院備詢時表示:任職高鐵籌備處長期間,提出的規劃案是政府興建與民間BOT兩案併陳,並負責研擬獎參條例草案,但因後來主管業務調整,並未參與後續的高鐵的BOT計畫,但負責研擬了獎參條例的草案。毛治國表示:高鐵系統走向BOT,預算遭到刪除是關鍵t)t)當時立法院刪除高鐵籌備處944億元預算,並做成決議,高鐵改為BOT。

相關官員則是回憶,當時主導刪除預算,是現任監察院長王建瑄。

綠營立委葉宜津則認為:高鐵兩大財務問題,無論是「利息」或「折舊」,都是結構性問題,絕非換人可以解決。毛治國則是強調:折舊是結構問題,但利息問題,出在原始股東的自有資金偏低,導致向銀行大量借貸,資本成本偏高。

因此,當立委葉宜津提到,當民間無法完成融資協議,讓政府背書,弄出三方合約,最後拖政府下水的做法失當,根本不符合BOT精神時,毛治國則是「保持沈默」,似乎對於三方合約的政策安排,也有不同看法。毛治國隨後在立委楊仁福質詢時,終於說出了他的看法:毛治國說:合約的乙方(BOT廠商)及丙方(融資銀行團),它們應該先結合好,而不是事後,發包、決標後,再來找政府,幫他們找丙方,解決融資。我會認為:民間的執行力有許多檢討的空間。

立委李鴻鈞認為:長遠之計,應該是高鐵收歸國有,可以考慮透過減、增資手段,稀釋民間股份。否則未來一旦政府完成配套,進入站區開發,提高運量之後,民間股東卻又從中獲利,恐怕也無法見容於社會。對此,毛治國表示認同,但認為:現階段應該先解決融資重整。

發佈留言